社群媒體有哪些?比較10種社群媒體!2025有哪些正負面影響?

社群媒體是一種屬於 Web2.0 的網路平台,讓人們可以自主創建、接受內容,達到雙向交流的目的。最大的特點就是能滿足人們社交的需求,但也有負面影響,例如隱私安全、假消息、網路暴力等。許多企業或品牌利用社群媒體行銷去接觸目標受眾。

如果你想在社群上被更多顧客看見,點擊下方按鈕加Line,我們的行銷專家會給你客製化的建議。

本文關於社群媒體的懶人包:

  • 社群媒體定義:帶有社交屬性的網路空間,任何人都能創建內容、發送內容,進行雙向互動。
  • 社群媒體有哪些:Facebook、Instagram、YouTube、Threads、Tiktok等都算是社群媒體。
  • 社群媒體行銷:品牌利用社群平台與用戶互動、提升曝光度、建立關係,最終達成商業目標。例如內容行銷、廣告投放、KOL合作等。

(點擊連結,快速跳轉至該段落)

社群媒體定義

社群媒體(social media)是「基於網路技術的互動平台,讓使用者能自由創作、分享內容並與他人交流資訊。」

不同的社群平台,有不同的內容形式,包括文字、圖片、影片、聲音等,任何人都能自由發表言論、觀點、創作,並且藉由社群演算法,將資訊傳達出去。

只要有一個虛擬空間能夠讓任何人都能建立、傳達、交流資訊,就可以視為社群媒體的一種。

社群媒體定義
社群媒體定義

現今所有主流的社群媒體都是基於 Web 2.0(雙向溝通)的技術概念。也就是除了「接收」(Web 1.0)外,還能夠自由建立和回應。

  • Web 1.0:以靜態網頁為主,使用者只能被動瀏覽資訊,缺乏互動。
  • Web 2.0:強調使用者參與,允許內容創作、分享與互動,如社群媒體。
  • Web 3.0:以去中心化技術(區塊鏈)為基礎,實現數據自主權。
社群平台
社群平台屬於Web 2.0

而自媒體、新媒體則是社群媒體蓬勃發展後的衍伸概念,意思是大眾化、自主化的個人媒體。

以下是6種社群媒體類型:

  • 文字:Facebook、X、Threads、LinkedIn。
  • 圖片:Instagram、Pinterest、小紅書。
  • 長影音:Youtube。
  • 短影音:Tiktok、抖音。
  • 聲音:Spotify、Apple、KKBOX等Podcast平台。
  • 通訊:Discord、Line OA。
  • 論壇:Dcard、Reddit。

在Tiktok崛起後,各家平台為了搶奪使用者的注意力,也各自加入了短影音的功能。以IG為例,早期以輪播貼文為主,但現在以 Reels 為主,當內容形式越來越多,各社群平台的界線會變得越來越模糊。

為什麼你該認識社群媒體?

  • 傳達資訊方便,不限地理位置限制
  • 不需付費就能傳達資訊給大量或特定人群
  • 全球有62%的人口都在使用社群媒體,數量非常可觀

因為社群媒體上有大量的使用者,傳達資訊又非常便利和便宜,許多企業、個人都會在社群上建立品牌,將平台作為與潛在客戶的溝通橋樑。

全球社群媒體
全球社群媒體數據

根據 Data reportal 的數據,在2024年初,全球有 50.4億 社群媒體使用者,相當於世界總人口的 62.3%。

另一份數據顯示,台灣有 1920萬社群媒體使用者,佔總人口的 80.2%,這就是為什麼幾乎所有做生意的老闆都應該涉略社群行銷。

截至2024年1月,台灣人最常使用的社群媒體:

  1. YouTube:使用人數達1,920萬人,相當於總人口的81%。
  2. Facebook:使用人數達1,695萬人,相當於總人口的70.8%。
  3. Instagram:使用人數達1,135萬人,相當於總人口的48%。
台灣社群媒體
台灣社群媒體使用數據

3個社群媒體正面影響

  • 資訊交流:社群媒體能讓人們建立社交關係、交流觀點、分享資訊。
  • 內容創作:幾乎任何人都能建立各式各樣的內容,藉由內容與他人互動。
  • 品牌行銷:品牌或企業可以利用社群媒體推廣產品、服務或理念。

根據 Sprout social 對於2025社群媒體趨勢的分析,社群最大的正面影響是非常容易就能和他人建立關係,輕鬆找到志同道合的人。

對於企業來說,這正是接觸潛在、大量消費者的渠道。近幾年的社群趨勢,品牌都更加注重社群上的粉絲品質,而非數量,目的是為了培養出真正有忠誠度,願意為品牌買單的客群。

5個社群媒體負面影響

  • 隱私問題:數據掌握在大公司手上。
  • 令人成癮:平台正在全力搶奪使用者的注意力。
  • 不實資訊:社群媒體可能會助長不實資訊的傳播
  • 網路霸凌:使用社群可能會被動接收負面言論或資訊。
  • 心理健康:過度使用可能會產生依賴或內心扭曲。

在2023年發佈的《Social Media Impact Theory》這本書中,表示了社群媒體潛在的風險,例如人們的個人數據不透明,也幾乎不看使用者條款。資訊傳遞的便利性也助長了假消息傳播和網路暴力。

Cal Newport 教授也在 TEDxTysons 的演講中表示,社群媒體鼓勵人們盡可能提供吸引人的內容,只要平台上的使用者越多,該公司的營利就越可觀。

這代表作為使用者,過度使用社群不只會被收集數據和個資,還會不小心變成腦腐(Brain Rot,精神或注意力退化的意思)。

澳洲在2024/11/19通過《社群媒體最低年齡門檻法案》,禁止16歲以下青少年使用社群平台。由此可見社群媒體的潛在傷害。

腦腐

社群媒體經營技巧!3種行銷策略

  • 先決定想傳達哪種品牌訊息,再選擇適合呈現該資訊的內容形式。
  • 仔細分析社群數據,從中找出目標達成率最高的的內容,用以優化下一篇內容。
  • 結合自然流量與付費流量,在最短的時間內打造獲客渠道。

2024年台灣最大的變化是短影音行銷,因為人們的注意更少、更喜歡看極短、持續提供刺激的短影片。

所以多數品牌老闆都選擇以短影音作為主要行銷方式,不只可以省下大量的廣告費,也能利用病毒式傳播特性,盡快接觸到大量的潛在消費者。

如果你需要一套完整的社群行銷獲客策略,點擊下方按鈕加 Line 諮詢。

2025 最熱門的社群媒體Top 5

根據 Similarweb 對各個社群媒體平台分析的流量數據,2025/02最熱門的社群媒體:

  1. YouTube
  2. Facebook
  3. Instagram
  4. X
  5. WhatsApp

雖然以上5個都是社群媒體,但內容形式、用戶群體都略有差異,唯一的共通是這些平台從2022年開始都陸續加入了短影音的功能,代表了使用者注意力碎片化的趨勢。

YouTube shorts 作為與 Tiktok 競爭的短影音功能,在2024年的每日觀看次數為900億次,台灣知名網紅 Joeman 也曾在影片中表示短影音搶走了傳統長片很大部分的觀看數。

2025 社群媒體演算法趨勢

根據我們超過10年的的社群行銷代操經驗,近幾年的演算法變化很大,或許因應短影音趨勢,現在的內容在發佈後,會有很大的比例優先觸及可能有興趣的「陌生受眾」,而非以前的「好友」、「粉絲」,個人化推薦的演算法越來越明顯。

也就是說,進行社群行銷前,要先確定你的品牌訊息想要向誰溝通,有一個清晰的特定受眾,會比一個模糊的「粉絲群」來得有效。

社群媒體有哪些?

社群媒體月活躍用戶數介紹內容形式
Facebook30億+全球最大社交平台,提供社群、粉絲專頁、社團等多元功能。文字、圖片、影片、直播、社團
Instagram20億+以視覺內容為主,適合打造品牌和短影音行銷。照片、短影音(Reels)、限時動態
Threads1億+Meta 旗下的文字社群平台,類似 X 。文字為主,圖片、影片為輔。
YouTube25億+最大的影音分享平台,適合長短影片創作與直播。長短影片、直播
TikTok15億+以短影音為核心,適合病毒式行銷,短時間大量曝光。短影音為主,直播、挑戰活動。
LINE OA2億+LINE 官方帳號,適合品牌推播資訊、與客戶互動。文字、推播訊息為主,圖片、影片。
LinkedIn9億+專業職涯社交平台,適合結交人脈、企業交流。文字、職涯內容、職缺資訊。
Pinterest5億+以圖片為主的搜尋平台,適合設計、時尚等領域。精美圖片為主。
X(Twitter)5億+以即時新聞與討論為主,適合政治、科技、行銷。文字為主,圖片、影片為輔。
Dcard800萬+台灣年輕族群熱門論壇,涵蓋感情、時事、娛樂等話題。文章、圖片、社群討論
WhatsApp25億+全球最大即時通訊軟體,適合當作個人通訊或企業客服。文字、語音、影片、檔案分享
WeChat12億+集通訊、支付、社群於一體的中國最大社交平台。文字、語音、影片、支付

月活躍用戶數據來自statista,統計到2024/04。

Facabook

Facebook 是全球最大的社交媒體平台,讓個人、品牌與企業都能透過這個平台進行互動。許多品牌都會在FB建立粉絲專頁,以類官網的形式經營,利用貼文、影片持續塑造品牌形象。

Facebook 的主要功能:

  • 個人檔案:分享個人動態、照片、影片,與朋友互動。
  • 粉絲專頁(Facebook Pages):適合品牌、企業、創作者經營社群,發布內容、投放廣告。
  • 社團(Facebook Groups):提供社群討論空間,適合特定興趣、產業或品牌忠實用戶。
  • Facebook Marketplace:用戶可在 Facebook 內直接交易商品,逐漸成為社交電商的新趨勢。
  • Facebook Reels:短影音,又稱連續短片,迎合 TikTok 帶來的趨勢。
  • Facebook Stories:限時動態,24小時後會自動消失,限時的特性能拉近創作者與粉絲的距離。

在2015之前,因為多數人還未意識到 FB 行銷的趨勢,FB 廣告處於紅利時期,在平台上投放廣告有很高的效益。

但現在越多競爭對手加入,各平台的廣告成本都持續增加,自然流量的觸及數也不如以前。現在更加講求自然流量+付費流量的整合策略,才能利用最低的成本,換到最多的來客數。

不過,FB的社團依舊是許多品牌打造私域的地方,能夠將外部流量引入到臉書社團,進行再行銷。

根據 Socialinsider 的數據,Facebook 的貼文分享數從 2023 年的 15 次/篇降到 2024 年的 13 次/篇,代表 FB 的演算法不再像以前那樣以分享為重,使用者更傾向在FB社團中分享內容。

Instagram

Instagram 專注在視覺內容,也是全球排名穩定前5的社群軟體,由 Kevin Systrom 和 Mike Krieger 於 2010 年創立,並在 2012 年被 Facebook(現 Meta) 收購。

  • Reels(短影音):觸及率最高。
  • 貼文:觸及較低,但可製作出的內容價值較深。
  • 限時動態:即時參與度高。
  • IG直播:即時帶貨、互動、連結粉絲。

原先的 IG 以圖文為主,並以限時動態這個功能為人所知,限動可以做到以下2個特點:

  • 限時24小時,讓導購更有急迫感,有效增加導購數。
  • 讓觀看者感受到品牌「當下」的情況,拉近彼此距離。

現在的 IG 使用者更願意製作 Reels (短影音),因為演算法更願意推播短影音給陌生用戶,觸及表現比較好,逐漸取代傳統圖文成為流量核心。換句話說,好的 Reels 可以說是 IG行銷的關鍵。

instagram reels
Instagram 現在以 Reels 為主

根據 Instagram Stats 2024 的研究結果,追蹤人數最少的帳號(0-5,000)平均觸及數最高,有26%。追蹤人數 100,000 以上的帳號觸及率最低,為 18%。

這代表IG非常歡迎人們建立新帳號、新內容,因為只有當新用戶得到了觸及回饋,他們才會選擇繼續待在IG上,也才會有更多新的使用者進入。

Threads

Threads 是跟X極為相似的平台,在影音趨勢的環境,Threads 硬是以文字打開了社群軟體市場。

在台灣市場,人們喜歡將 Threads 稱呼為「脆」,在近一兩年是非常熱門的台灣社群媒體,也是目前唯一一個還未導入廣告的社群平台。

Threads 的使用人數來說,台灣全球排名第2:

  1. 美國:24.68%
  2. 台灣:10.09%
  3. 越南:5.91%
  4. 日本:3.95%
  5. 巴西:3.91%

根據Data portal 的資訊,IG負責人 Adam Mosseri 表示,截至 2025/01,Threads 有 3.2 億月活躍使用者,其中超過 1 億人每天活躍。這都是因為 Threads 有以下特性:

  • 類似 X 以文字為主,但更加偏重社交互動、討論。
  • 目前無任何廣告,也沒有排程發佈功能,貼文按時間軸顯示。
  • 直接連接 Instagram 帳號,使用者可以一鍵開帳號,同步 IG 粉絲和好友。
  • 可發送 500 字以內的文字貼文,並附上圖片、影片、GIF 或連結。
  • 更健康的社群氛圍,Meta 承諾降低爭議性內容與政治話題的權重。

Threads 從2023至今,仍處於觸及紅利的時期,有非常多的素人都在 Threads 得到大量的粉絲和觀看,是一個很適合打造新品牌的平台。

netflix社群
知名品牌的社群行銷

Youtube

YouTube 是全球最大影音分享平台,在 2005 年成立,2006 年被 Google 收購。現在的 YouTube 除了是影片創作者的首選平台,也是企業、品牌的重要行銷渠道。

在這份報告《Social platforms in 2025》中,全球的使用者花在 YouTube 上的時間,幾乎是競爭對手 TikTok 的兩倍。

相較於其他平台的娛樂型創作,YT上有更多知識、教育型的內容,而這種內容可以塑造出品牌的專業性,透過分享行業知識和經驗,讓觀影者更信任我們的服務。

作為最成熟的社群平台,YouTube 的核心特點有:

  • 全球第二大搜尋引擎,僅次於 Google,每月超過 25 億活躍用戶。
  • 多元的內容形式:長影片、短影音(Shorts)、直播、貼文、Podcast等。
  • 廣告與變現模式完整,創作者可透過廣告分潤(AdSense)、會員制度、品牌合作獲利。
  • 極度個人化的推薦演算法,讓使用者更容易發現感興趣的影片。

以社群行銷的觀點來說,YouTube 的長影片可以打造出極深的價值感,使粉絲信任。Shorts 則是有病毒營銷的特性,短時間快速傳播、大量曝光。

Tiktok

TikTok 是全球成長最快的短影音社群平台,由字節跳動(ByteDance) 於 2016 年推出。

TikTok 以短影音為核心,透過推薦型演算法(For You Page, FYP) 提供高度個人化的內容,讓新創作者也能快速獲取流量與粉絲,以此來吸引大量新用戶。TikTok的特點有:

  • For You Page(FYP)強大推薦演算法,使用者可無限滑動影片。
  • 短影音為主(15 秒 – 10 分鐘),但主流內容在 15 秒至 1 分鐘之間。
  • 廣泛創意工具(濾鏡、特效、背景音樂、AI 生成內容)。
  • 西方國家的 Tiktok 更強調社群挑戰(Hashtag Challenges),讓用戶可參與品牌活動。
  • 直播(TikTok Live) 與 社交電商(TikTok Shop) 結合,開創新零售模式。此功能台灣還沒開放。

台灣最初的 Tiktok 使用者年齡落在國小、國中,屬於還沒有消費能力的階段,因此最初沒有太多品牌注意到 Tiktok 行銷的效果。

但現在,根據《Digital 2024: Taiwan》這份報告的資訊,TikTok 在 2024 年初擁有 565 萬 18 歲以上的台灣用戶,相當於總人口的 24%。

Tiktok 現在是每個品牌必備的社群平台,也是短時間獲客的有效渠道之一。

LINE Official Account(Line OA)

Line 是台灣人最常使用的通訊軟體,也屬於社群媒體的一種,專為品牌、企業、商家與政府機構設計,能夠與消費者進行精準行銷與互動。

根據台灣傳播調查資料庫的資訊,2021年,Line 擁有2100萬的台灣用戶,相當於總人口的 90% 以上。

Line OA 也是我們俗稱的「LINE @」、「LINE 官方帳號」,這跟一般使用者的 Line 帳號不一樣,Line擁有更多行銷功能,例如:

  • 訊息推播:企業可向好友發送促銷、活動、公告資訊。
  • 聊天機器人:設定關鍵字,自動回覆顧客問題,提高回覆速度、問答效率。
  • LINE 官方商店(LINE MyShop):可直接在 LINE 內部開設電商商店,無縫接軌購物體驗。
  • 好友標籤與數據分析:企業可以設定標籤、分類客戶,為每個類別的好友發送特定訊息、精準行銷。
  • LINE Ads:透過 LINE 廣告觸及更多的受眾群。

Line OA 相較於其他社群媒體,更適合打造私領域,可以將好不容易得到的流量保存下來,讓後續行銷都不受演算法干擾,精準傳達給每位好友。

LinkedIn

LinkedIn 是全球最大的職場社交媒體平台,由 Reid Hoffman 於 2002 年創立,並在 2016 年被 Microsoft 以 262 億美元 收購。目前,LinkedIn 主要用於專業人士交流、企業招聘、品牌行銷,也是 非常適合 B2B 行銷的平台。

  • 專業社交:讓使用者建立個人職場檔案,連接業界人脈。
  • 企業招聘 & 人才管理:HR 可透過 LinkedIn 人才解決方案招募員工。
  • 內容行銷:企業與個人可發布文章、動態貼文,分享專業知識與行業趨勢。
  • LinkedIn Learning:提供職業發展課程,幫助使用者提升專業技能。
  • B2B 行銷:企業可以透過 LinkedIn Ads、私訊 進行業務開發與品牌曝光。

雖然LinkedIn 在台灣並不熱門,但對於在外商工作、跨國業務的人來說卻很重要,LinkedIn 更像是一個帶有社交屬性的 104。

根據《2024 LinkedIn Benchmarks》的資訊,多圖貼文可以獲得最多的讚和留言,影片則是分享次數最多的類型。

使用者在 LinkedIn 上建立的每則內容,都有可能接觸到其他公司、HR,也有可能為面試加分。因此LinkedIn 上有更多專業知識的內容。

Pinterest

Pinterest 是一個專注於視覺搜尋、靈感發掘的社群媒體平台。Pinterest 與多數的社群媒體都不同,它更像是一個靈感收集平台,使用者可以建立「圖釘(Pins)」來儲存和分享圖片。流水型的版面,會讓使用者更有沉浸感。

  • 視覺搜尋:用戶可透過關鍵字搜尋圖片,也可用圖片進行反向搜尋(Pinterest Lens)。
  • 圖釘(Pins):可將喜愛的圖片、影片或連結收藏到個人「圖板(Boards)」中。
  • 探索與推薦:Pinterest 使用 AI 與演算法 來推薦相關內容,幫助用戶發掘新靈感。
  • Pinterest Shopping:允許品牌標記商品,讓用戶直接從 Pins 中購買商品。
  • SEO 友善:Pinterest 貼文可在 Google 搜尋中獲得高度排名,適合長期內容行銷。

Pinterest 非常適合室內設計、時尚、食譜到品牌行銷等行業。Metricool 表示,當你的行業很強調美感,受眾又以女性為主時,Pinterest 就是非常適合經營的平台。

X(原Twitter)

X 是一個以短文字(tweets)為核心的即時社群平台,由 Jack Dorsey 於 2006 年 創立,並於 2022 年被 Elon Musk 收購,之後在 2023 年品牌重塑為「X」。

馬斯克接手後,逐步朝向全方位應用程式(Everything App)的方向發展,類似中國的 WeChat,從社交、購物、搭車等一手包辦。

  • 短文字(Tweets):每位使用者可發布 280 字內的短貼文。
  • 趨勢話題:X 以即時性著稱,是全球新聞、政治、科技與娛樂的主要平台。
  • X Spaces:語音聊天室,可讓使用者開設即時語音對話,線上討論和互動。

因為 X 的中文內容較少,多數台灣人更願意使用 Threads ,行銷上也是 Threads 更有優勢。但我們可以觀察 X 的變化,來試著預測 Threads 未來可能會出現的功能。

Dcard

Dcard 是台灣最大匿名社群,成立於 2011 年,最初是一個大學生社交論壇,但後來逐步轉型為台灣最受年輕人歡迎的社群平台。現在已不侷限於大學生才能註冊。

與 Facebook、Instagram 不同,Dcard 最大的特色是「匿名交流」,以「卡稱」取代真名,讓用戶能更自在地分享觀點,特別受 18-30 歲年輕族群歡迎。

  • 匿名討論:使用者可以自由發表意見,無需使用真實姓名,降低社交壓力。
  • 多元討論版:涵蓋感情、美妝、科技、動漫、時事、心情、學業、職場等熱門話題。
  • 熱門內容驅動:Dcard 的內容不靠演算法推薦,所有熱門文章都是靠用戶自然推上熱門榜。
  • Dcard 廣告:企業可透過 Dcard 廣告投放,精準觸及年輕市場。

知名 YouTuber Joeman 曾表示說 Threads 會搶佔 Dcard 的市場份額,因為兩者的社群屬性較相似。商業周刊的文章也顯示2022-2024年間,Threads 的使用人數已超越 Dcard 和小紅書。

社群媒體常見問題

社群媒體是什麼?

社群媒體是一種網路平台,允許使用者創建、分享內容並與他人互動。只要帶有雙向社交的特性,就能視為社群媒體,人們可以在社群滿足各種心理需求,例如 Facebook、YouTube、Instagram、Tiktok、Threads等。

社群媒體對企業有哪些好處?

社群媒體可提升品牌曝光、增加網站流量、建立顧客關係、提高轉換率,並獲得各種行銷數據。透過發佈內容和廣告投放,企業能夠低成本觸及大量潛在客戶,提高品牌信任度與忠誠度。

社群媒體行銷的策略是什麼?

先確定目標受眾,選擇適合的平台,規劃內容行銷(短影音、圖文)並發佈,再選取好的廣告素材去投放,觸及到有效顧客。另外,也能與網紅合作,提高品牌影響力。最後,持續分析數據,優化內容。

社群媒體的演算法如何影響貼文曝光?

演算法根據使用者行為(按讚、留言、分享、停留時間、觀看時長)來進行個人化推薦,還有每篇內容的曝光度。以短影音來說,完播率就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會直接與觸及率成正比,越多人看完,就代表內容越優質。

社群媒體和傳統媒體有什麼差別?

社群媒體(FB、IG、YT)是雙向互動的平台,每個人都可以傳達、接受資訊。傳統媒體(電視、報紙、廣播)則是單向傳播,內容由媒體機構控制,受眾只能被動接收資訊。

年輕人用什麼社群媒體?

年輕人主要使用有短影音的平台,如 TikTok、Instagram Reels、YouTube Shorts等。Z世代的年輕人更多使用Threads、Dcard。而 Line 則是最多台灣人使用的軟體,許多品牌都藉由 Line OA 與受眾溝通。

社群焦慮是什麼?

社群焦慮指因長時間使用社群媒體而產生的心理壓力。使用者可能因為比較心理產生自卑感,也可能因為 FOMO(害怕錯過)而不斷檢查社群動態,影響情緒與專注力。此外,如果過度關注按讚數、留言數可能會影響自我價值,長時間使用更會影響睡眠與生活效率。

如何利用社群媒體幫助生意成長?

頭家製造所擁有豐富的社群行銷經驗,過去10年幫助許多創業者、企業經營者在最短的時間內打造社群獲客渠道。

如果你對於自身的品牌定位、社群行銷模式不清楚,點擊下方按鈕加Line,我們專業的人員會給你客製化的行銷建議。

shacho
shac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