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是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媒體形式」,與傳統媒體相反,自媒體有高度的自主性、雙向溝通特性,任何人都能低成本地開始經營自媒體,打造網路影響力。2025 有非常多個人品牌靠自媒體行銷,讓工作、商業得到可觀的成長,本文會告訴你該怎麼做。
本文關於自媒體的懶人包:
- 自媒體是什麼:以「自己」為主的媒體形式,具有高度個人化、自主性、雙向溝通特性。
- 自媒體有哪些:部落格、社群媒體(FB、IG)、影音平台(Youtube、Tiktok)、私領域平台(LINE、Mail)。
- 自媒體行銷策略:
- 真實感是差異化的關鍵
- 粉絲黏著度比粉絲數、流量還重要
- 主力製作短影音內容
- 自媒體經營步驟:
- 明確你的品牌定位利基市場
- 建立具有一致性的自媒體帳號
- 規劃兩大內容策略:權威型、生活感
- 持續產出與互動,培養忠實粉絲
- 數據優化,「分享數」是最重要的指標
- 內容再製,高效運營自媒體內容
- 自媒體行銷案例:我們如何在最卷的美業,如何跳脫美女牌,創造競品差異化,衝出好績效。
自媒體是什麼?
自媒體就是以「自己」為主的媒體形式,具有高度個人化、自主性、雙向溝通特性。
自媒體與傳統媒體(報紙、電視台)相反,過往的媒體渠道都非常中心化,媒體資源掌握在少數人手中,而自媒體讓每個人都有發聲的管道,當自己的總編輯,這是一種媒體形式,而不是單指特定渠道或平台。最常見的自媒體平台包括:部落格、社群平台、影音平台等。
自媒體與傳統媒體最大的不同在於「去中心化」與「雙向互動」,相較於過去由上而下的單向傳播,自媒體讓創作者能直接與觀眾建立真實連結,使溝通更即時、更深入。
自媒體 ≠ 社群媒體
自媒體是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媒體形式,雖然多數人都選定社群平台來經營自媒體,但他們的本質還是不一樣,不一定只能選擇社群來經營自媒體,還有網站、Podcast 等選擇。不過,對於新手老闆來說,社群行銷也是最低的進入成本。
自媒體的本質是內容行銷,只不過形象多半是個人品牌,非企業或產品品牌,而內容行銷則三種品牌都有人使用。自媒體行銷在討論的,其實就是個人品牌的行銷方式,該如何制定策略、製作什麼樣的內容,才能吸引到對的粉絲群體。
經營自媒體最大的 2 個好處
- 低成本,高傳播,輕鬆接觸到大量人群
- 累積網路影響力,更容易達到商業目的
利用自媒體做行銷,像是在生意上加上一對翅膀,除了能夠低成本穩定獲客,還可以拓展更多商業可能性,當你有了影響力,合作邀約就會不斷上門,你不需要自主開發也能有拓展生意的機會。
自媒體經營、行銷策略,可說是易學難精,每個人都可以說出一套見解,但是又有幾個人,可以建立出一套客製且可依循的系統,陪伴業主成長呢?這就是我們頭家製造所能夠達成的目標。
2025 自媒體行銷的 3 大策略
- 保持真實感
- 重視粉絲黏著度
- 重點經營短影音
「真實感」是差異化的關鍵
Influencer Marketing Hub 的一項研究指出:「86% 的消費者表示,品牌的真實與否是他們願不願意支持的重要依據。」,換句話說,現在的粉絲更看重「真實感」。
真實感是品牌有沒有「人味」的關鍵,以個人品牌來說,只要忠於自我,就能保有真實感,還有差異化,畢竟每個人的個性都是獨一無二的。越有距離感的經營方式,越難引起粉絲共鳴。
「粉絲黏著度」比粉絲數、流量還重要
在注意力破碎的時代,取得流量比以前更容易,所以現在經營自媒體必須更看重「粉絲黏著度」,其餘都可以說是虛榮指標。過往許多廠商都會將粉絲數看作是網路影響力,但現在會從留言、互動去觀察黏著度,黏著度代表了商業變現能力。
根據我們的經驗,高粉絲量但完全沒人願意買單的情況非常常見,反觀,低粉高變現的自媒體帳號才真正具有商業價值。
總而言之,在 2025 經營自媒體,你要先看重你影響粉絲多「深」,然後才是影響了多少人。
「短影音」的行銷效果最出色
如果你是選擇經營社群,2025 最好的策略就是利用短影音,快速建立個人品牌。短影音的病毒式傳播特性,可以在短時間內接觸到大量陌生受眾,吸引到注意後,再利用其他內容持續疊加信任感,最後達到行銷目的。
經營自媒體是一場長期戰役,只有長期堅持產出內容才能讓影響力越滾越大,如果想要盡可能在短時間內看到成效,那短影音幾乎是不二選擇。
Vidico 預測:2025 年全球短影音廣告支出將近 1,000 億美元,成長幅度遠高於長影片、圖片等靜態內容。這代表越來越多品牌主願意用短影音作為廣告投放,整個市場都更加青睞短影音。
延伸閱讀:短影音行銷怎麼做?2025年短影趨勢分析!3個短影音行銷案例
自媒體有哪些?台灣 8 大熱門自媒體平台
自媒體可以根據內容形式,大致分為文字、影音、聲音三種。具體來說,台灣最常見的有這 9 個自媒體平台:
- 部落格:以文字為主,痞克邦、方格子、Medium 等。
- Facebook:以文字為主,最多台灣人使用的社群媒體,最長壽的 FB 行銷市場。
- Instagram:以圖文、短影音為主,強調視覺的社群媒體。
- Youtube:以影音為主,最完整且長青的自媒體平台。
- Tiktok:以短影音為主,最快獲取流量的自媒體平台。
- Threads:以文字為主,最多年輕族群熱愛的自媒體平台。
- 電子報:以文字為主,不受演算法干涉的經營型式。
- Podcast:以聲音為主,Apple Podcasts、Spotify、KKBOX 等。
- 社群互動型:以文字溝通為主,注重交流的 Facebook 社團、LINE 社群等。
不同平台,有不同的客群屬性、行銷策略,以下表格是各大平台的分析:
平台 | 內容形式 | 主要客群 (台灣) | 變現潛力 | 入門門檻 | 競爭狀況 |
YouTube | 長短影音 | 用戶廣泛,18-29 歲活躍 | 高 (廣告分潤、品牌合作等) | 中等 | 內容競爭激烈、演算法多變 |
圖像、短影音(Reels) | 20-39 歲,女性略多 | 中高 (品牌合作、商品導購) | 容易 | 演算法與內容汰換迅速 | |
圖文、影音、社團 | 25-44 歲,用戶基數龐大 | 中 (品牌合作、廣告分潤) | 容易 | 自然觸及率低、年輕用戶流失 | |
TikTok | 短影音 | 18-34 歲年輕族群 | 中 (品牌合作、直播打賞) | 容易 | 內容生命週期極短 |
Threads | 文字、短討論串 | 18-34 歲 (多由 IG 轉移) | 發展中 | 容易 | 平台功能與商業模式未明 |
Dcard | 文字 (論壇貼文) | 大學生、年輕族群 | 低至中 (品牌合作) | 容易 | 內容品質參差、討論風向多變 |
Podcast | 聲音 (Audio) | 依節目主題而異 | 中 (廣告置入、聽眾贊助) | 中等 | 內容不易被發現、聽眾培養期長 |
部落格 | 長文案、圖像 | 依內容主題而異 | 中高 (聯盟行銷、知識付費) | 中等 | SEO 競爭激烈、需持續產出 |
新手該如何選擇自媒體平台?建議新手先專注在「一個」平台經營,等穩定運營後再拓展到下個平台,你可以根據這 3 個問題去思考:
- 你的興趣專長是什麼?
- 你能投入的資源(時間、設備等)有多少?
- 你想透過自媒體去達成什麼目標?(建立品牌、增加收入等)
根據我們過往的行銷經驗,假設你本身已經有事業在身上,建議根據「產業屬性」、「受眾群體」去選擇平台,換句話說,顧客在哪就去哪裡經營自媒體。
看看你產業的同行,都在哪個平台出沒,哪個產業你是有信心經營的?每個平台都有自己主流的內容形式,但現在的自媒體時代,共通點是所有平台都在強推「短影音」,短影音本身具有流量紅利,也更符合現代人的口味。
Meta 在 2025/06/17 宣布,未來 Facebook 所有影片將統一以 Reels 型式呈現並進入專屬 Reels 頁面。
如果你也曾想靠短影音獲客,可以參考我們的短影音行銷方案。我們過去曾幫助其他業主,靠影音行銷讓業績翻倍,點擊下方按鈕加 LINE 即可聯絡到我們。
公開我們超過 10 年的自媒體行銷經驗
我們過去服務過非常多的產業,曾多次用客製化的策略去解決問題、放大生意,業主們發生問題的原因都略有不同,但「問題本身」都是相同的,以行銷成本過高,導致效益低靡為例,原因可能是沒有鎖定正確的受眾與目標、沒有將製作流量 SOP 化、沒有透過數據去優化下一篇內容等。
這些都會讓你在建立內容的時候花更多的時間、金錢、資源,但只得到很低的效益。以下是 4 個經營自媒體的實用建議,可以解決上述問題。
自媒體經營建議 01:善用自媒體工具
依據不同需求,善用內容創作(如 Canva、ChatGPT 等 AI 工具)、排程(如 Meta Business Suite)或數據分析工具(GA、GSC),都能有效提升經營效益。
整理自媒體經營工具應用,參考如表:
類別 | 數位工具範例 | 主要特點 |
---|---|---|
內容創作 | Canva, CapCut (剪映) | 快速製作專業級的社群圖文、短影音,提供大量模板,無須設計基礎。 |
內容規劃與管理 | Notion, Trello | 建立內容行事曆、整理靈感與腳本,將創作流程系統化,確保產出穩定。 |
AI 輔助協作 | ChatGPT, Claude | 協助發想文案標題、內容腳本,快速生成文字初稿,大幅提升創作效率。 |
發布與排程 | Meta Business Suite | 統一管理 Facebook 與 Instagram,預先排定貼文,在最佳時間自動發布。 |
數據成效分析 | 各大社群平台後台 | 洞察粉絲輪廓、貼文互動成效,找出受歡迎的內容,優化未來的創作方向。 |
流量整合與導流 | Portaly, Linktree | 製作個人化的多連結頁面 (Link-in-Bio),將社群粉絲有效引導至官網、商品頁或不同平台。 |
自媒體經營建議 02:讓內容系統化
製作內容前,先問自己這 5 個問題:
- 你這篇內容打算做給誰看?
- 你希望達到哪一個行銷目的?(疊加信任、私訊購買等)
- 看完之後,希望觀眾做出哪個互動行為?(留言、分享等)
- 哪一個類型的內容(權威感、生活感),更適合達到以上目的?
- 哪一種內容形式(圖文、影音等),更適合達到以上目的?
想要高效、長期地經營自媒體,就應該將產出過程系統化,單靠靈感去運營,除了容易斷更外,還很容易讓成效飄忽不定。
這點可以說是「行銷公司」與「個人創作者」的最大差異,行銷公司在操作自媒體會更有策略、系統化。個人創作者則會更看重靈感與喜好。
過往我們在與業主討論自媒體、社群策略時,會希望盡可能在我們合作的時間內,將經營流程標準化。為的是在合作結束後,業主也能自行運營自媒體,將成效保持住。
自媒體經營建議 03:正向的心態
在經營自媒體和個人品牌的路上,我們真正想吸引的是認同我們、跟我們擁有相同價值觀的受眾,過程中也會被不認同的人注意到,還有可能是激進的酸民或黑粉,如果想要持續經營自媒體來放大生意,就必須有一個健康、正面的鋼鐵心態,方法有:
- 從行銷受眾的角度去思考:他們就不會跟你買單,你也不用太在乎他們。
- 從內在健康的角度去思考:自己是否 100% 認同自己在做的事,對得起自己就好了,真的需要也可以主動向心理諮商師去尋求幫助,許多大型創作者都有心理狀態的問題。
- 利用法律去保護自己跟親友,如果遇到太過分的網友,法律也是一個保護自己的途徑,永遠不要小看一字一句帶來的影響,身體的傷口會以肉眼看得到的方式復原,但內心無法。
自媒體經營建議 04:讓內容系統化
條列出從 0 到 1 建立一篇自媒體內容的過程,並在每個環節中,思考如何更高效去進行。大致上來說,有 4 個步驟:
- 市場分析,找到目標受眾
- 個人品牌定位,淬鍊出獨一無二的個人特質
- 發想主題與子主題(善用數位工具、AI 工具)
- 實際製作,發佈內容
製作過程又會因內容形式,去拆分出更細緻的步驟,以部落格文章舉例,調研、大綱、內文、圖片、影片都是完全不同的環節;以短影音舉例,腳本、拍攝、剪輯也不一樣。一般在許多媒體公司或團隊中也會有不同職位負責。
把一整個過程都拆解出來,就能一一優化效率。你的製作成本越低,整體效益就越高。
經營自媒體的 3 個常見錯誤
買粉絲、買互動數
自媒體生態已經從看重「粉絲數」變成看重「黏著度」了,有多少鐵粉願意跟你買單才是關鍵。
2015 年前後是自媒體行業的早期,現在台灣熟知的大網紅蔡阿嘎、阿滴英文都是在那時候開始經營,當時各大廠商都是將粉絲數看作是影響力的量化,所以開始會有買粉絲、買流量、互讚互追的行為出現,但現在的市場因為以下這兩點,已經徹底改變了:
- 更多中小型自媒體品牌加入,受眾注意力被瓜分
- 短影音興起,各平台強推,取得流量更容易,但現代人注意力變得更破碎
2025 自媒體市場的情況是「我追蹤你,但我不一定會看你。」
也就是說,粉絲數變成一個虛榮指標,沒有以前那麼重要了,粉絲們一天同樣只有 24 小時,但他有更多選擇去填滿這 24 小時,要知道,爭搶注意力的不只是自媒體同行,而是所有娛樂(Netflix、Disney+ 等)。
阿滴英文曾經在影片上表示,最早期的時候,他們幾個大 Youtuber 會商量好影片發佈時間、刻意錯開,平均享用市場的注意力。由此可見那時候的流量有多好做,市場競爭者非常少,現在根本辦不到了。
定位不精準,什麼都發
當你的定位不精準,就會從自媒體帳號,逐漸趨向於普通的個人帳號。以社群媒體為例,同樣都是社群帳號,個人帳號和自媒體帳號的區別是什麼?
- 個人帳號是「接收者」的角色,會花大量時間滑社群,而且開心最重要,什麼都發。
- 自媒體帳號是「創作者」的角色,為接收者製作內容,並且有更多行銷邏輯在裡面,例如具體的社群行銷策略、定位、目標。
定位不精準會導致事倍功半,每一篇內容的效益極低,因為你什麼都發,難以被記住。單從外觀上看過去,可能很難區分個人帳號和自媒體帳號,我們提供一個簡單的判斷方式:這篇內容,是否為他的服務增加了信任感。如果有,那就可能是自媒體帳號,反之就不是。
過度關注流量大小,忽略精準度
越是精準的流量,付費轉化就越容易。經營自媒體,我們更應該看重最終的商業結果。大流量但不變現的案例到處都是,例如 Youtuber 反骨男孩(粉絲只喜歡看他們搞笑);低流量但都是死忠粉的案例也很多(代表是少量忠實群體)。
短影音當道的現在,因為平台紅利,取得流量比以前容易很多,並且社群平台還會默默將流量「虛胖」,總共有兩點:
- 2024 年 11 月 14 日,FB 跟 IG 顯示的主要指標改為瀏覽次數(Views),並移除重播次數的指標,裡面包含了重複觀看的人數,根據我們的經驗,實際觸及到的帳號數量大概是瀏覽次數的 80%。
- 在 2025 年初的時候,Meta 宣布只要你一次性連動發佈 instagram 和 facebook,IG Reels 的瀏覽數就會包含 FB Reels 的瀏覽數。假設這支短影音在 IG 上有 1,000 觀看,在 FB 上有 14,000 觀看,IG 會直接顯示 15K,帳號主人要點進後台數據才看得出差別。
如果你只關注流量,就很容易被虛胖的數字欺騙,因為平台希望透過虛胖的數字讓使用者得到快感、成就感,進而對平台上癮。這樣的情況,即便每個月給你 100 萬的流量,也可能變不出一萬的業績,流量是虛的,商業成果才是真實的。
自媒體行銷案例:頭家製造所的實際美業案例
「我們最大的競爭者,已經不是隔壁的同業,而是不知從哪冒出來的 IG 帳號,他們吸引了同一群客人,慢慢侵蝕我們的生意。」這是一家深耕地方的知名沙龍創辦人,在洽談時道出的焦慮。
在自媒體時代,許多設計師憑藉個人 IP 崛起,他們不只展示好看的作品,更拍攝富含劇情的短影音,打造出獨特的個人魅力。面對這種新型態的競爭,沙龍即使跟著做,也不見得能贏得新客;但不做,肯定會漸漸失去市場聲量。
在與頭家製造所合作後,我們總結出 3 個核心問題並提出解方:
- 診斷行銷斷點:我們深入分析其 IG 與門市的集客流程,找出新客無法順利流入的癥結點,並提出優化作法。(行銷洞察:一般美髮業以正妹為主打,但我們以男性的痛點,為差異化訴求,做出行銷策略的區隔建議)
- 打造個人特色:我們為設計師團隊進行教育培訓,協助每個人找出自己的技術亮點與個人風格,將其轉化為獨一無二的社群內容,擺脫「好看卻沒記憶點」的困境。
- 導入陪跑顧問:我們深知一次性課程效果有限,因此提供長期的陪跑式顧問服務,持續協助並激勵設計師們,將行銷自己,內化為一種習慣與能力,最終成功突破集客瓶頸。
過往案例績效:合作初期 2 個月,建立超過 288 張客戶名單,LINE 的轉換率相較過往,提升 28% 的轉換率,投廣告(不到 4000 元)的點擊費用(CPC)也從一般市面超過 10 元,創造 3.5 元的低成本。
【自媒體成功案例】陪跑顧問案例|美髮業|個人品牌定位、社群行銷集客教學
按步驟、建議走,在執行的大方向就不會出錯,但在執行自媒體操作的過程中,往往是漫長煎熬的,需要有人鼓勵指導與陪伴,如果對我們的服務有興趣,或是有相關問題,也歡迎與我們聊聊。
自媒體行銷策略:放大你的價值,實現商業變現
現在是注意力稀缺的環境,自媒體行銷策略就是讓受眾注意到你,放大你的品牌價值,逐步讓客戶理解你的產品 / 服務,進而達到收益轉換的目的。
為什麼自媒體是強大的行銷管道?
自媒體讓創作者能直接與受眾建立深度連結。透過持續輸出有價值的專業內容,可以有效累積信任感、權威性。相較於傳統廣告,它更能精準觸及真正的目標客群,不只提升品牌知名度,更能培養一群具有高忠誠度的粉絲,這是長期經營中,非常重要的個人品牌資產。
常見的自媒體行銷手法
策略的核心是內容行銷,以知識或娛樂等高品質內容,吸引潛在客戶。再搭配社群媒體行銷來擴散影響力、增加互動;透過網路的具有影響力的創作者合作 (KOL / KOC)」借力使力,擴大觸及範圍。若預算允許,亦可投入付費廣告來加速曝光,或利用聯盟行銷創造雙贏。
自媒體的多元變現模式
當流量與信任度累積後,變現模式便非常多元。最常見的包括廣告收益:
- 平台廣告分潤、品牌業配合作。
- 直接販售商品或服務:像是推出實體產品、線上課程或專業諮詢。
- 深度經營的社群:可發展付費訂閱或接受粉絲贊助斗內。
自媒體常見問題
經營自媒體需要花很多錢嗎?
不一定,初期最大的投入往往是時間而非金錢,現今許多成功的自媒體,僅用一支手機便開始創作。比起昂貴設備,獨特的觀點與持續的努力更為重要,建議先從手邊現有資源開始,有起色後再考慮升級。
我沒有特殊才藝,可以經營自媒體嗎?
當然可以!才藝的定義很廣,你對某個領域的熱情、獨特的生活經驗,或是整理資訊的能力,都是珍貴的內容。自媒體的核心是價值分享與個人特質,真實的你,就是最好的品牌,不一定要是專家或達人。
自媒體多久才能看到成效 / 開始賺錢?
這沒有標準答案,自媒體是場馬拉松。成效快則數月,慢則一兩年,關鍵在於定位清晰度、內容品質與更新頻率。初期應專注於價值提供與粉絲累積,而非變現。當信任感建立後,收入機會便會自然出現。
如果內容被抄襲了怎麼辦?
首先,截圖存證並保留你的原始創作紀錄。可透過平台內建的檢舉功能回報,或直接聯繫對方要求撤下。最根本的防禦,是持續創作並建立強烈的個人風格,讓您的品牌價值難以被輕易複製。
建議經營多個自媒體平台嗎?
建議新手先專注一個平台。集中火力深耕,更容易建立起核心社群與內容風格。當你熟悉創作流程且行有餘力後,再考慮將內容一源多用,同步擴散到其他屬性相符的平台,逐步擴大影響力。
經營自媒體一定要露臉嗎?
不一定,比起追求完美的設備或外表,觀眾更看重內容的價值與創作者的真實特質。事實上,許多成功的圖文作家、Podcaster 或動畫創作者,即便不露臉,也同樣能憑藉其獨特的觀點與風格,建立起強大的個人品牌。
自媒體是 2025 最強大的行銷武器
作為一間以社群為主要服務的行銷公司,我們看過非常多中小型品牌,沒有大公司的預算、人手,卻靠著自媒體成功做到數倍的業績成長,自媒體真的是 2025 最強大的行銷武器,而在所有自媒體內容中,CP 值最高的就是短影音,我們有許多客戶都靠短影音在幾個月內就解決了網路獲客的問題。
如果你對我們的服務有興趣,歡迎點擊下方按鈕加 LINE,我們會給你客製化的建議。(可以直接告訴我們你目前遇到的問題)
相關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