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短影音趨勢是運用 AI 工具協助創作者能快速且聰明的製作影片,同時強調內容的真誠與可信度,以及電商合作成為邊看邊買的新消費模式。透過多平台發展培養自己的觀眾群,進一步掌握流量、創造更高價值的社群行銷模式。
本文關於短影音趨勢的懶人包:
- 短影音趨勢:短影音不只是社群平台上流行趨勢,更是能創造高回報的行銷內容。
- 利用 AI 工具生成內容、簡化流程,省時又省力。
- 內容品質勝於數量,真誠有足夠的可信度。
- 邊看邊買的行銷策略,直接增加商品的轉換率。
- 經營多個社群媒體平台,多增加曝光度及影響力。
- 短影音崛起:短影音的崛起不單單只是及時行樂的需求,更是透過很多因素而推動。
- 符合現代人快速瀏覽、獲得資訊的節奏。
- 手機就能拍出吸引人的內容,創作變得簡單、有趣。
- 年輕族群不僅是主要觀眾,更是潮流與創作的核心。
- 平台演算法分析行為,將有潛力的內容推播到觀眾面前。
- 互動性強的內容,造成病毒式傳播,達到快速擴散。
2025 短影音趨勢:創作者掌握主導權的 4 大關鍵策略
- AI 創作崛起,內容製作更快、更聰明
- 真實內容成為行銷關鍵,越真實越有說服力
- 與電商整合,邊看邊買成為新消費習慣
- 不只一個舞台,創作者多平台發展
短影音是社群行銷中「最快」接觸到受眾的方式,成為最受歡迎、成效最高的行銷內容。
根據 Hubspot 資料顯示:
在疫情期間掀起了一波「短影音復興潮」,而到如今,幾乎沒有任何競爭對手。
同時也提到,短影音已被多數行銷人員公認為「投資報酬率最高」的行銷內容。
這就表示,短影音不只是社群平台上流行趨勢,更是能創造「高回報」的行銷內容。
以頭家製造所協助操作短影音的經驗來看,這股趨勢確實反映在實際的成果上。無論是曝光率、詢問率、成交率的表現都勝過其他內容形式。
短影音不只讓人看見你,更讓對的人走向你。品牌若能善用短影音,將能更快速的建立信任,縮短消費者決策流程,有效提高整體的轉換效益。
2025 年想抓住短影音的趨勢流量,不只是「拍影片」這麼簡單而已。是要拍得聰明、拍得有真實感。
以下 4 大方向,就是不能錯過的短影音策略:
短影音趨勢 1 : AI 創作崛起,內容製作更快、更聰明
AI 工具能協助短影音的製作,能「有效率、有創意」的完成。
從企劃、文案、剪輯、數據分析,AI 都能發揮作用,成為短影音製作的加速器。
自從 2024 年 AI 工具出現後,讓創作者能節省製作時間並可以提升影片的品質。
以我自己的經驗來說,用 ChatGPT 發想腳本,再搭配 CapCut 自動剪輯與上字幕的功能,只要比平常花一半的時間就能完成一支短影音。
AI 工具不只提升效率,也讓創作變得更活用、更簡單。
根據 Meta 資料顯示:
2025 年短影音製作加入更多 AI 的功能。
例如:自動翻譯語言、AI 配音或風格轉換,或是把影片編輯成圖片、改變原拍攝的燈光。
甚至可以把「視訊變成電子遊戲」,讓同一支影片做出不同的版本,徹底改變創作的製作方式。
總而言之,AI 工具的協助更可以透過影片表達自己,將自己最好的想法已更快速及更聰明的方式呈現。
創作者可以善用 AI 工具來成為製作影片的神隊友:
- Adobe :輸入文字描述, 就能把想法變成圖片或是影片,成為視覺化的內容。
- ChatGPT:把想法告訴 ChatGPT , ChatGPT 可以提供創意,激發出更多的可能性。
- CapCut:CapCut 一鍵就能剪好影片,能生成多種版本的短影片。
- Tubular Labs :透過數據找出觀眾最喜歡看的內容,讓下一支影片拍得更準、更受歡迎。
對於創作者來說,將頻繁瑣碎的工作交由 AI 工具來處理,這樣就能把心力花在處理核心業務上。
AI 工具的出現不僅降低了製作的門檻,也激發出素人創作者的崛起,讓每個人都可以輕易上手也有機會被看見,可能因為一支影片而爆紅。
這些好處讓更多創作者將 AI 工具視為標配,成為打造內容行銷的主要利器。
短影音趨勢 2 :真實內容成為行銷關鍵,越真實越有說服力
真實感為 2025 年短影音內容的核心標準,因為使用者偏好「真實」的短影音內容,更容易被推播。
沒有過度的修飾,而是有「人味」的真實感。這種內容更容易觸及到受眾。
觀眾已經不再追求「完美」的呈現方式,反而故事的真實性,甚至有點小情緒的片段最能吸引人,更能產生共鳴。
頭家製造所合作過一位室內設計師,剛開始很排斥拍片,因為看到鏡頭就覺得很尷尬、不自然。後來我們建議他試著用「說故事」的方式來呈現內容。
沒想到一上線之後,內容讓人覺得真誠而且很有說服力!吸引了許多新客人都是從影片來的。
那次之後,客戶徹底改變對短影音的看法,開心的跟我們說:「原來只要講自己的真實故事,就能打動人!」。也證實了,真誠永遠是最有說服力的力量。
而各社群媒體平台都在鼓勵創作者拍出更貼近生活的內容,強調「少修飾、多真實」,因為這樣的影片能帶來更高的互動率與停留率。
根據 Hootsuite 資料顯示:
平台逐漸重視「互動」與「真實」,真實內容不僅能提升觀看率,也能建立信任感。
而 TikTok 官方資料顯示也提到:
真實性為短影音內容的核心趨勢。這也代表短影音不只是曝光的工具,更是能為品牌帶來更深連結的關鍵。
打造真實的內容可以更貼近受眾,甚至增加彼此之間的信任感:
- 原創內容:展現自己的銷售賣點,將真實故事融入在短影音中。IG 的 CEO Adam Mosseri 在 Instagram 發文頻率的問題看法中提到「內容品質勝於數量」,間接說明了「 原創內容」對演算法及平台發展的影響。保持自我才能走得長久。
- 幕後花絮:拍攝幕後花絮可增加增真實性,引發討論和顯示出獨特性。少了修飾、保留真實的互動反而讓觀眾覺得真實、貼切。
- 開箱體驗:拍開箱影片或是使用體驗,都是很真實的互動。通常比廣告更有說服力,信任感會大增,自然能提供產品轉換率。
要在短時間內觸及大量的受眾、建立信任無非就是運用「人情味、接地氣」的內容布局打動人心。
短影音行銷講求的是建立漏斗、信任的堆疊。
觀眾對於過度包裝、制式化的內容已感到疲乏,那些沒有生活感的內容早已無法引起共鳴,相反的,有溫度、有真實的內容早已淺移默化的累積信任、建立長久的影響力。
以頭家製造所不只是幫你拍影片,而是幫你打造會賣的品牌形象。先幫品牌設計客製化專屬定位切入,再結合拍攝、剪輯以及後續的數據追蹤服務。
特別是針對高單價產業,會透過品牌設計與影片風格的整合,幫助企業提升新客源與詢問度,更帶來實際的營收。
在過去 10 年已幫助許多中小企業主,從 0 開始建立品牌、制定行銷策略,把毫無記憶點的產品與服務,變成令人印象深刻的品牌,穩定增加知名度、營業額。
透過精準的自媒體經營,建立穩定且優質的顧客流量池、打造令人印象深刻的品牌形象,讓每一次行銷投入都成為可評估、可優化的策略。
如果你也認為行銷是長期投資,且本身擁有好的產品、好的服務,但每個月投入的行銷預算都沒有得到更多的回饋,歡迎直接點擊下方按鈕加 LINE。
讓你想要以一位行銷人員的錢,得到一整個行銷團隊的專業服務,我們會給你客製化的建議,還有介紹我們的服務細節。
短影音趨勢 3 :與電商整合,邊看邊買成為新消費習慣
短影音與電商的組合「加速消費者旅程」,因為可以減少消費者決策時間、放大成交率。
透過短影音介紹產品並加入購物連結,讓消費者在觀看影片的同時,就能點擊影片中的連結進行購買,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購物體驗。
短影音不再只是行銷工具,更是購買商品的入口。
以我自己為例子,以前看到廣告,要買喜歡的商品要另外打開網站下單,而現在社群平台的購買流程快速簡化,只要滑到喜歡的商品,手指一點就可以下單購買。
例如:TikTok Shop、Instagram Shop、YouTube Shopping 等社群媒體平台,都把「商品購買連結」加入到影片當中,讓消費者邊看邊買、邊滑邊結帳,徹底享受即時的購物體驗。
根據 EMARKETER 資料顯示:
有 53.7% 的用戶表示他們曾因為看了短影音而在社群平台上購買商品。而 75.7% 的用戶會直接留在社群平台上完成結帳。
同時,根據 2025年 tnglobal 資料顯示:
TikTok Shop 在 2024 年全球 GMV 成長近一倍,其中亞洲部分市場成長率更超過 150%。
這表示,短影音導購正在帶動電商快速的成長,成為邊看邊買的重要力量。
利用短影音與電商結合,增加商品的轉換率:
- 在影片中加入購買連結:在短影音下方加入 CTA 導購連結,讓消費者能一鍵購買,有效提升轉換率。TikTok 官方資料顯示:創作者可以在影片中增加連結商品,除了增加流量之外,更可以提高知名度與銷售量,達到提升內容變現的能力。
- 搭配折扣或是限時優惠:在影片中加入「限時優惠」、「點我領券」或「倒數計時」等互動行為,增加急迫感,引導消費者立即行動。
- 與 KOL 合作促進購買意願:邀請 KOL 拍攝「使用心得」短影音,並附上商品連結。透過 KOL 自身的影響力及信任感,更能有效增加帶貨效果。
邊看邊買能成功的關鍵在於內容的真實性與互動性。
當消費者看到創作者自己使用產品、回覆留言、或是在直播中展示商品的過程當中,自然而然的信任感就會增加,也更願意在平台上直接下單。
這種真實的購物回饋,直接與消費者建立了新的信任連結。
短影音趨勢 4 :不只一個舞台,創作者多平台發展
經營不同平台來「擴大影響力、觸及更多受眾」。
短影音在不同平台的演算法規則也略有不同,創作者需要分散風險,確保內容能持續被看見。
只要內容夠吸睛,再根據各平台的策略調整就有機會被推播,發現潛在用戶。
以我自己為例子,曾在不同平台上發布同樣的內容,卻發現 Instagram Reels 的互動率比 Facebook Reels 高出 2 倍。
這表示不同平台不只是分散風險,更是透過數據了解「什麼樣的內容在哪個平台上能吸引到什麼樣的受眾」。
而這不僅能幫助創作者找到核心的受眾族群,並可依照各平台優化策略方向。
而根據 DATAREPORTAL 資料顯示:
全球社群媒體使用者平均每月會使用或存取約 7 個社群平台,每周平均花約 19 小時在使用,扣掉睡眠時間 8 小時,每週醒著的時候會花超過 1 天的時間來使用社群媒體。
這就表示,受眾早就已經是「多平台的使用者」,所以注意力會分散在不同平台,而創作者不能只仰賴一個平台,是必須在多個平台上佈局,以及根據各平台的特性調整策略,才能觸及到目標受眾。
社群媒體平台都有不同的調性,根據策略調整內容,才能發揮最大效益:
- Instagram Reels:年輕人的喜愛,常用來分享穿搭、美食、生活。除了發 Reels 之外也可以利用不同形式呈現 (例如:限時動態、貼文)分享,適合走漂亮的風格。
- Facebook Reels:使用者年紀比較大一點,例如:30歲以上的上班族群、爸媽族群。會分享育兒經、生活技巧,比較接地氣一點。
- YouTube Shorts:很多創作者會用它來吸引觀眾。利用 Shorts 讓大家快速認識你,有興趣的話再回去看長影片。適合想經營頻道的人。
- TikTok:短影音的鼻祖了吧,很多爆紅影片、挑戰或舞蹈都是從這裡來的。學生真的是超級愛用者,內容超多元,想搞笑、耍酷或是跳舞都有人看,是創意大爆棚的地方。
以頭家製造所來說,團隊上架一支短影音,同時會在 TikTok、Facebook、Instagram、YouTube 發布,讓內容能在不同演算法中同時曝光,掌握短影音帶來的最佳紅利。
這也表示,運用對的方式操作短影音,能將流量有機會轉換為成交而帶來新業績。
如果你認為行銷是長期投資,同時也擁有好的產品、好的服務,但每個月投入的行銷預算都沒有得到更多的回饋,歡迎直接點擊下方按鈕加 LINE諮詢。
我們不僅協助業主代操、陪跑外,也提供實體的課程教學。
憑著過去十年累積了非常豐富的行銷經驗,我們很樂意提供客製化的健檢服務,相信只要幾分鐘的時間,就能協助你更有方向的執行策略。
為什麼短影音會崛起?5 大背後原因形成新的行銷戰場
短影音崛起是因為滿足現代人對生活「即時、行樂」的需求。
- 符合現代人節奏,搶奪注意力成關鍵
- 製作門檻低,人人都能輕鬆創作
- 年輕族群主導,帶動短影音熱潮
- 平台演算法推播,讓內容快速被看見
- 病毒式傳播效應,加速推播機制
隨著資訊傳播的速度越來越快,短影音能在短時間內給出資訊或娛樂,在加上製作門檻低、互動性強和平台演算法得推播,使內容更容易產生病毒式的傳播,出現了影響力。
根據 Vidico 資料統計:
使用者每天花 1 小時 16 分鐘觀看短視頻,而不是長視頻。
這種行為表示娛樂與資訊消費的習慣已出現明顯轉變,反映出短影音因其節奏明快、易於吸收與分享的特性,成為最受歡迎的內容形式。
短影音是一個強而有力的社群行銷戰場,最大優點是利用「視覺的衝擊」讓內容輕鬆被理解、被記住而分享。不僅能快速吸引目光,更是可以透過短影音快速找到正確的行銷方向。
以冰桶挑戰為例子,雖然在當時短影音還沒有流行,不過這個例子展現出短影音崛起的特性。
參賽者需要將水桶裡的冰塊及水倒在自己的頭上,並拍成影片上傳至社群平台上。
完成挑戰的參賽者可以點名其他三位參賽者,而被點到的參賽者須要接受挑戰或是向 ALS 組織、慈善團體捐款。這項活動最後進而引發大規模的參與。
因為活動內容容易被模仿、且透過高互動與年輕族群的參與不斷在社群平台上擴散,大量觀看與大量分享後,平台演算法讓活動在短時間內病毒式的遍布全球,最後籌集了 1.15 億美元。
這個例子展現出短影片的力量,只要內容夠具有話題性、互動性強帶動熱潮,就能在極短的時間內,爆炸性的傳播。
短影音的崛起不單單只是因為及時行樂的需求,更是透過很多因素而推動。
以下 5 大原因,就是短影音會崛起的核心關鍵:
原因 1 :符合現代人節奏,搶奪注意力成關鍵
短影音能在數秒鐘抓住人心。強烈開場、快速切入重點為關鍵。
想要被看見,「一開始就給糖吃」。
Influencer MarketingHub 資料顯示:
71 %的 TikTok 用戶會在影片的前三秒鐘內決定是否繼續觀看。
這就表示,在這激烈的競爭當中,誰能在開場抓住注意力,誰就更有機會被記住。
觀眾的注意力越來越短, TIME 資料調到,人類的平均注意力是比金魚還要短。這也剛好顯示為什麼短影音恰恰好符合了這樣的節奏。
只要滑開手機就能得到資訊或是滿足娛樂的需求,這種隨時隨地都能觀看的便利性,符合現代人「即時滿足」的需求,讓短影音自然快速融入生活裡。
以頭家製造所拍攝短影音來說,強調「一開頭就說重點」。很多人習慣依序介紹「我是誰」、「我在幹嗎」、「接下來要做什麼」,這樣的內容容易一開始就被滑掉。
舉例來說:在家就能做的「超下飯料理」,一開頭「直接展示看起來超級好吃的成品畫面」,搭配文字敘述,接著再分享作法,這樣就能更吸睛且能把觀眾留住。
把成果放在前面,再延伸故事。影片明確、快速,擺脫被滑走的命運。對創作者來說,短影音不只是吸睛的工具,更是一場爭奪注意力的比賽。
資訊爆炸的時代,開場三秒,決定勝負的關鍵。掌握開場的節奏,就等於掌握觀眾的視線。而抓住注意力不只是被看見,更是能被記住,因為讓人認識你、被記住才有轉換和影響的能力。
原因 2 :製作門檻低,人人都能輕鬆創作
手機就能拍出吸引人的短影音。
短影音快速崛起除了符合現代人的觀看需求,更關鍵的原因在於創作門檻低、製作參與度高。
現在的觀眾不在意畫質有多高,而是影片內容是否真實、有趣、能引起共鳴。很多爆紅的影片都是手機隨手拍出來的,只要講對重點、夠吸引人,就算沒有專業的設備,也能吸引到觀眾。
根據 HubSpot 資料顯示:
有 62 %的行銷人員表示影片是由公司內部人員自行製作,
這表示短影音製作的門檻以大幅降低,不再仰賴專業的短影音製作團隊。
另外有一項針對電影與影片創作者的調查:
有 88.7% 的受訪者使用手機拍攝影片。
這就表示,手機這種便利型的設備已逐漸取代專業和傳統的相機組,成為創作者主要的拍攝工具。而現在只要有故事、有想法、有手機,就能開始你的創作。
以我自己為例子,有次面試前,公司要求先提供自我介紹的短影音影片,而當時我因為沒有相機、燈光、麥克風,所以就用手機,找個房間燈光亮的地方拍並透過美圖秀秀調整。
影片中,我很真誠的表達為什麼想加入公司的理由,以及增加文字的搭配。雖然最後沒有錄取,但主管特別提到:「影片很真誠又有記憶點,所以邀請你來面試」。
而這次經驗讓我知道,最打動人的從來不是畫質,而是真實。
短影音的核心價值是希望透過低門檻的創作方式來讓素人創作者能真實的展現自己,並跟觀眾產生真誠的連結。
當內容更貼近真實,就容易跟觀眾產生共鳴,這樣的連結才能更深、更持久。只要拿出手機,就能拍出屬於自己的故事,所以內容創作不再只是專業團隊的專利,而是人人都可以參與項目。
原因 3 :年輕族群主導,帶動短影音熱潮
年輕族群是短影音的主要受眾,尤其是 1997 年至 2012 年出生的 Z 世代。
從小就成長在社群媒體的環境裡,習慣用影像來表達想法,也偏好有趣、具有互動性的內容。
2025 年 Sprout Social 資料顯示:
58% 的消費者在 TikTok 上擁有帳號,而高達 82% 的 Z 世代是平台的活躍用戶。
這顯示年輕族群是短影音平台上最活耀、最具影響力的族群。
Z 世代不僅愛看短影片,更喜歡透過短影音來「找答案」。找穿搭靈感、跟風挑戰,甚至決定假日要去哪間餐廳吃飯。
Warc 資料顯示:
超過五分之二的使用者用 TikTok 作為搜尋引擎,近十分之一的 Z 世代更喜歡使用 TikTok 而不是傳統搜尋引擎。
在 TikTok 搜尋時,喜歡使用短影片平台來尋找新食譜、新音樂、DIY技巧以及時尚等資訊。
這也表示,短影音逐漸取代文字,成為「Z 世代資訊的入口」。
而如今 Facebook Reels、Instagram Reels、TikTok、YouTube Shorts,都順著這股潮流,不再只是娛樂的聚集地,更是成為 Z 世代了解世界的重要媒介。
而短影音更是 Z 世代展現自我的主場,以 TikTok 創作者 Bella Poarch 為例子,因一支歌曲《M to the B》的 10 秒對嘴影片爆紅。
原本只是隨手上傳一段對嘴影片,因靈活的表情特色、甜美的外型爆紅,成為最具影響力的 Z 世代代表之一。
她的成功關鍵不在於華麗的製作,而是在於真實與個人風格。
後來她與多個品牌合作,從代言人轉為「共同創作者」,這也表示 Z 世代不只是被動的接收訊息,而是主導文化、創造潮流的影響世代。
短影音常以幽默、風趣、視覺效果強的內容來抓住觀眾的目光,特別符合 Z 世代族群的喜愛。
這樣的風格不只年輕化,更展現了 Z 世代重視真實感與自我表達的特質,使他們更願意參與互動甚至創作內容,成為帶動短影音潮流的世代。
原因 4 :平台演算法推播,讓內容快速被看見
短影音能被看見關鍵就在於平台背後的演算法推播機制。
演算法透過分析觀眾的行為,把最可能感興趣的內容推送到觀眾的首頁。
無論是 Facebook Reels、Instagram Reels、TikTok 還是 YouTube Shorts,就算沒有成千上萬的粉絲數,只要影片足夠吸引人,也有機會被平台演算法「推上熱門」,在短時間內獲得大量曝光。
只要影片表現佳、互動率高,就有機會被放大推播給更多用戶。演算法就是透過「在正確的時間,把正確的內容推播給正確的用戶」,來提高觀看時間和參與度。
根據 TikTok 官方資料顯示:
平台的推薦系統會根據影片的互動率(例如按讚、留言、轉發、觀看完成率等)來決定內容的推播範圍。
由於短影音的節奏快、互動性強,更符合演算法偏好的特性,因此容易獲得曝光與流量。對於創作者來說,好好利用演算法免費刊登,直接把內容送到感興趣的觀眾面前,大大提升的曝光。
以美食創作者馬來大叔為例子,因互動性高而被演算法放大推播。
根據《聯合報》的報導,馬來大叔曾開箱位於新竹湖口鄉的客家小館,沒想到竟意外在留言區遇到來認親的粉絲,留言提到「這是我朋友姑姑開的餐廳!」,同時餐廳也因為這支影片再次爆紅。
馬來大叔也分享,TikTok 的推播機制讓在地美食被更多人看見,成功將影片流量轉成餐廳人流。這表示互動不只是社群熱度,更是演算法放大的關鍵指標。
當影片能引起真實的交流與留言互動時,平台就會主動推播,讓內容獲得更廣大的曝光與實際影響力。
演算法是考量多種因素的數據來決定哪些影片會出現在用戶的頁面上。不僅會推播有在追蹤的創作者內容也會推播尚未追蹤但可能感興趣的創作者優質內容,是根據觀眾的偏好來精心提供影片。
其實只要把完播率、點讚率、互動率、分享率、追蹤率, 5 個指標做到位,人人都有機會被看見。
以頭家製造所來說,是先幫品牌設計客製化專屬定位切入,再結合拍攝、剪輯以及後續的數據追蹤服務。特別是針對高單價產業,會透過品牌設計與影片風格的整合,幫助企業提升新客源與詢問度,更帶來實際的營收。
在過去 10 年已幫助許多中小企業主,從 0 開始建立品牌、制定行銷策略,把毫無記憶點的產品與服務,變成令人印象深刻的品牌,穩定增加知名度、營業額。
透過精準的自媒體經營,建立穩定且優質的顧客流量池、打造令人印象深刻的品牌形象,讓每一次行銷投入都成為可評估、可優化的策略。
如果你也認為行銷是長期投資,且本身擁有好的產品、好的服務,但每個月投入的行銷預算都沒有得到更多的回饋,歡迎直接點擊下方按鈕加 LINE。
讓你想要以一位行銷人員的錢,得到一整個行銷團隊的專業服務,我們會給你客製化的建議,還有介紹我們的服務細節。
原因 5 :病毒式傳播效應,加速推播機制
病毒式傳播效應是短影音在短時間內突破原本的觀眾圈,快速擴散到更多觀眾的首頁。
短影音內容若能引起情緒共鳴、進行二創或容易被分享時,平台演算法會認為這些行為是高價值互動行為,會持續放大曝光,進而加速推播力道。
根據 Contently 資料顯示:
能引起強烈情緒反應(如驚喜、幽默、共鳴)的內容,更容易被觀眾主動分享與擴散。
此外,ResearchGate 資料顯示:
平台演算法與用戶互動行為會共同推動短影音的「病毒式擴散效應」,形成社群內快速流傳的現象。
這表示,病毒式傳播=情緒+互動+分享,當觀眾因為內容而被打動或產生行動時,演算法便會自動放大這股熱度,讓短影音在極短的時間內達到驚人的傳播效果。
以 Stanley 保溫杯「火燒車但杯子毫髮無傷」為例子。一位 TikTok 用戶拍下他的汽車在大火中被燒毀,但車內的 Stanley 保溫杯卻毫髮無傷,甚至杯中還留有冰塊。
這段影片因為太過真實且不可思議,瞬間引起大家的好奇,被大量留言、轉發,迅速引起話題。
Stanley 品牌也因為影片爆紅後主動聯絡用戶,並提出補償車輛費用的誠意。這一個操作不只讓影片更火,也強化鞏固品牌形象與產品的可靠性。
在大量轉發與媒體報導的緣故,這段影片的熱度被持續放大,成為經典的「用戶生成內容 → 品牌互動 → 全網擴散」例子。
由於真實感強,讓觀眾更容易相信,產生共鳴後主動分享,這就是病毒式傳播最主要的原因。
短影音平台都講究高互動、高完播率的內容,而真實本身就具備這些特性。
當影片引發觀眾按讚、留言、分享得時候,演算法就會判斷這是「高互動率」內容。就像 Stanley 保溫杯一樣,只要內容夠引發情緒、互動,就有機會被大肆推播。
台灣 4 大短影音平台策略與未來趨勢
在台灣,大家最常用的 4 大短影音平台包括:
- Facebook Reels
- Instagram Reels
- TikTok
- YouTube Shorts
自短影音崛起以來,各平台都積極投入大量的資源,打造自己的生態圈。
透過演算法、互動模式,吸引用戶的停留或是鼓勵創作,來達成屬於各平台專屬的「觀眾圈層」。
根據資策會 MIC 的《2025 臺灣影音觀看行為調查》資料顯示:
在「觀看直式短影音的平台」中,最多人選擇 YouTube Shorts(60%),其後為 Facebook(44%)與 Instagram(30%)。
研究同時指出,短影音已成為台灣使用者的主要影音消費形式,並持續推動品牌與內容產業的轉型。
2025 年隨著進入 AI 工具的應用、內容價值及多平台經營的快速發展階段,短影音不再只是「吸引大家的目光」,而是創作者若想脫穎而出,在於需要「懂平台、懂觀眾、懂節奏」,在對的地方,做對的事情,才能打動人心。
平台都以短影音為核心,但 4 大平台的觀眾與內容策略各有不同:
Facebook Reels: Reels 創造有幫助的內容,打入熟齡市場
Facebook Reels 是目前「中、高年族群」最常使用的短影音平台。
根據資策會 MIC 的《2025 台灣影音觀看行為調查》資料顯示:
約有 44% 的台灣網路用戶透過 Facebook 觀看短影音,其中觀看比例最突出的中高年族群為主要觀眾。
這表示 Facebook 不只是社交平台,更是熟齡族的短影音娛樂中心。
相較於年輕人愛用 TikTok、Instagram,Facebook 的影片內容更貼近日常、內容也更實用,重點是聯繫關係的主場。
近年來 Meta 開始全面強化 Reels 功能,讓短影音正式成為平台的主角。以前用 Facebook 通常都是看照片、貼文或長影片,而現在滑到的影片都是以 Reels 呈現。
2025 年 Meta 資料顯示:
Facebook 已將「影片(Video)」頁面重新命名為「Reels」,並將所有影片內容統一以 Reels 格式呈現,使用者上傳影片時不再需要選擇格式。
換句話說,現在的 Facebook 已經沒有「影片欄位」了,所有影片都會以 Reels 形式呈現。這樣的改改變讓影片製作更簡單、也更容易被看見。
不過對原本習慣看長影片的大人們,需要逐漸適應「短影音」的節奏方式。
而對創作者而言,重點不在長或短,而是內容是否真的有幫助、有溫度、有故事,得讓觀眾認為「這內容對我有幫助」,才容易被熟齡觀眾們喜歡。
Instagram Reels:試驗、轉發、扁影音,重新點燃熱潮
Instagram Reels 是「年輕族群與品牌」最常使用的短影音平台。
根據資策會 MIC 的《2025 台灣影音觀看行為調查》資料顯示:
約有 30% 的台灣網路用戶 透過 Instagram 觀看短影音,其中以 18–29 歲族群 為主要觀眾,觀看比例高達 57%。
這表示 Instagram 不只是拍美照的社群平台,更是年輕人展現生活與創意的地方。
相較於 Facebook Reels 比較偏重知識內容,Instagram Reels 的影片更重視「美感、潮流、個人風格」,常見的內容還包括穿搭、美妝、旅遊。
近期,Instagram 為了重新抓住短影音流量,推出試驗影片、轉發與橫式(扁扁的)影片格式:
- Reels 試驗功能:IG 執行長 Adam Mosseri 提到 IG Reels 試驗,能利用新內容測試成效,若是表現不錯,可再發布給粉絲。這項試驗能讓創作者能安心製作不同題材與風格,不用擔心影響成效跟觸擊率的效果。
- 轉發功能:可以把喜歡的 Reels 轉發到自己的主頁或是限時動態,延續影片的曝光時間,讓更多人看見。或是打造自己的精選集,增加影片的壽命及話題。這項功能放大了觀眾的分享慾,發揮了口碑行銷的力量。
- 扁影音格式:橫式(扁扁的)影片格式,讓創作者以 5120×1080 的比例影片呈現。這次畫面營造出帶有電影感,因特殊規格,被視為新寵。當時只要題材夠吸睛、有創意,都能在當時搶一波流量。雖然扁扁影片格式題材若夠有互動性的話還是會被演算法推薦,不過因目前觀眾通常都是直拿手機觀看影片,所以直式的影片還是比較符合觀看的設計。
這些新格式的推出,都顯示出 Instagram 想要重新點燃短影音熱潮。
現在的 Reels 不只是在比誰畫面漂亮,而是在比誰能抓住觀眾的注意力、增加互動和共鳴。
接下來 IG 執行長 Adam Mosseri 宣布將從 Reels 開始推出「客製化你的演算法」功能,觀眾能掌控自己想看到的內容,可以設定想看、不想看的內容,這些設定都會反映在 Reels 頁面上。
這也表示 Instagram 想要把主導權還給觀眾,讓每個人都可以打造自己喜歡的影片世界。
對創作者來說,只要內容有價值、能引起共鳴,相信內容就更容易被對的人看見,在也不會被演算法給埋沒才華了。
TikTok:搜尋功能、AI 工具、知識內容,打造流行製造機
TikTok 是目前年輕族群最常使用的短影音平台,也是一個「流行製造機」。
平台上的內容更新速度快、節奏強、創意高,是許多新潮話題與熱門音樂的起點。
根據 Datareporta 資料顯示:
2025 年初 TikTok 在台灣擁有 834 萬名 18 歲以上的用戶,相當於將近一半的成年人都在使用 TikTok,代表使用受眾龐大也具備強大的消費能力。
而 TikTok 不再只是「年輕人玩創意」的平台,而是逐漸發展成搜尋、 AI、知識內容的多元系平台:
- 搜尋功能升級:TikTok 官方資料顯示,平台正在升級「搜尋體驗」,讓使用者主動搜尋想看的內容。這表示,越來越多年輕人會直接在 TikTok 搜尋美食、旅遊、穿搭與學習內容,不單單只是滑影片,而是「找答案」,這也改變創作者與使用者之間的互動方式。
- AI 創作工具:TikTok 官方資料顯示,正大規模導入AI 創作與分析工具,幫助創作者快速生成影片、添加特效、分析成效,平台未來將結合生成式 AI、廣告自動化與推薦優化,讓創作者能更快製作出吸睛內容,企業也能提升轉換效率。這表示,創作者能輕鬆的製作高品質的影片內容,提升速度與競爭力,讓內容呈現的更精緻與豐富。
- 知識內容:除了娛樂與潮流外,TikTok 上的「知識內容」也正在快速成長。TikTok 2025 年趨勢資料顯示:「教育與啟發性內容」正在成為平台的下一波流量引擎。則表示,創作者接下來可以利用知識、健康、理財等主題當素材,從單純的娛樂平台,轉型為知識的學習平台,吸引更多不同年齡層的看見。
TikTok 的核心魅力在於它的「爆紅機制」。只要影片內容夠吸睛,就有機會被推播給更多陌生觀眾。不需要龐大的粉絲數,也能在短時間內獲得大量曝光。
這種「內容導向」的推薦機制,讓每個人都有成為創作者的機會。甚至有機會在能一夕之間爆紅。
隨著使用的改變,現在年輕人都直接把 TikTok 當搜尋引擎,用來尋找美食或是穿搭靈感。
這表示TikTok 不只是娛樂平台,更成為年輕世代的「百科全書」。對創作者而言,只要掌握明確定位及內容,就有機會看見,一夜就讓你「爆富」。
YouTube Shorts:為創作者開啟了全新的流量入口
YouTube Shorts 是 YouTube 為搶攻短影音市場推出的功能,主打「讓創作者更容易被發現」。
根據 2022年 YouTube 官方宣布:
為了更輕鬆地創作更多新內容,創作者可以將自己現有的長篇 YouTube 視頻轉換為 Shorts 。協助創作者善用既有素材,快速擴大內容曝光。
Shorts 不僅能獨立吸引觀眾,也能導流回原本的長影片。當創作者剪輯出短影片時可設定連結回長影片,這樣觀眾若有興趣,則可以一鍵前往觀看完整影片。
對於創作者來說,這項設計可讓 Shorts 成為「預告片」的行銷工具,既能利用短影片提高曝光度,也能增加長影片的觀看數,甚至可能幫助到頻道的訂閱成長。
根據資策會 MIC 的《2025 台灣影音觀看行為調查》資料顯示:
約有 60 % 的台灣網路用戶觀看 YouTube Shorts ,其中觀看比例以 40-49 歲觀看比例最突出。
更重要的是,用戶互動意願高: 79%的用戶會按讚,74%會訂閱新頻道,66%會分享內容,46%會留言,30%的用戶會倒讚。
這些數據顯示,短影音的高觸擊率及高互動率,不僅能吸引到新觀眾,更可以促進頻道的活耀。
透過運用 YouTube Shorts ,創作者不僅能擴大曝光、吸引新粉絲,更能導流入回長影片,不流失原本 YouTube 長影片經營的本質。
在短影音已成為主流市場的時候,YouTube Shorts 無可厚非的成為創作者吸引新粉絲的必爭之地。
短影音趨勢常見問題
短影音趨勢會持續多久?
短影音趨勢預計還會持續好幾年。
大家越來越習慣用短時間來獲取資訊,加上拍攝、剪輯越來越方便,短影音不僅增加了用戶的極高參與度,更改變了用戶的習慣與溝通模式,所以短影音的發展趨勢不會那麼快退燒。
未來的方向會是「短影片吸引人、長影片講深度」,兩者互相搭配。
品牌該如何開始做短影音?
品牌要做短影音,重點是「先求有、再求好」。
先搞清楚目標受眾是誰、要說什麼主題,開場前三秒一定要有亮點、內容與品牌風格要一致。
每支影片發布後,追蹤觀看互動率、完播率等數據,才能依據數據進行內容的優化,最重要的是要穩定產出,讓每一支影片都能為品牌累積信任感。
短影音與長影音哪個更有效?
短影片和長影片要搭配使用才最有效。
短影片負責幫品牌打開曝光、吸引注意力,長影片適合深入講講解產品、步驟操作,增加信任感。
最成功的策略是,短影片幫你「被看到」,長影片幫你「被記住」。
2025短影音最熱門的內容類型是什麼?
2025 年最熱門的短影音內容會以「實用+共鳴」為主。
像是理財、健康、AI 工具教學這類知識型內容,或是生活實用技巧、產品開箱、旅遊行程、品牌故事等,都是容易受到歡迎的主題。
能快速傳遞價值、讓人有共鳴的影片最容易被看完、被分享了。
想要抓住短影音趨勢,「頭家製造所」可以提供什麼幫助?
我們幫品牌設計客製化專屬定位,再結合拍攝、剪輯以及後續的數據追蹤服務。
特別是針對高單價產業,會透過品牌設計與影片風格的整合,幫助企業提升新客源與詢問度,更帶來實際的營收。
以美業陪跑顧問為例子,多數同業都是請正妹體驗影片來吸引目光,於是我們協助客戶重新聚焦商業定位與商業需求,再透過短影音帶入體驗感、創造前後差異。
為了驗證,拍了正妹版和男性版的短影片,我們還各拍一個版本,最後發現男性版的 CPA 效益比女性低了至少 2 倍,假設 1 個名單要 100 元,換成男性只要 50 元。
因此商品從一堆正妹體驗廣告中,找到新的出路。不僅在一堆正妹中脫穎而出,而且有重新找到了轉單的方向。
在過去 10 年,我們頭家製造所除了協助業主代操、陪跑外,還有實體的課程教學,累積了非常豐富的行銷經驗。
透過精準的自媒體經營,建立穩定且優質的顧客流量池、打造令人印象深刻的品牌形象,讓每一次行銷投入都成為可評估、可優化的策略。
如果你也認為行銷是長期投資,且本身擁有好的產品、好的服務,但每個月投入的行銷預算都沒有得到更多的回饋,歡迎直接點擊下方按鈕加 LINE。
讓你想要以一位行銷人員的錢,得到一整個行銷團隊的專業服務,我們會給你客製化的建議,還有介紹我們的服務細節。
相關好文: